澳门威斯尼斯人(4494-VIP认证)-最新App Store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返回首页
站内搜索:
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科研 ›› 优秀论文

浅谈观察与思考题的特点及解题方法------李俊华


更新时间:2017-04-20 00:00:00  信息来源:  浏览次数:11007 次  【作者:】 

                                                               政治一级教师 李俊华
观察与思考题从2006年在河南省中招思想品德试卷中第一次出现,它就因其所具有的开放性、创新性、时代性、综合性等特点而被广泛关注,成为近年来非常流行的一种题型。随着河南省中招思想品德试卷命制越来越成熟,观察与思考题的形式也越来越新颖、灵活多样,充满生机与活力。
观察与思考题亦可称之为材料分析题,它是就社会生活中某些现象或热点问题,给出一组或多组材料,设置一个或多个问题,要求学生阅读背景材料,展开联想,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内容,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思考、分析问题,发表自己见解的一种主观性试题。
观察与思考题的背景材料在选取时一般选用最近一年来国内外时政热点或是选用身边的生活化普通的却具有代表性、典型事件,内容新颖、取材广泛。它的形式往往灵活多样,不拘一格,既有文字材料,又有有图表、漫画等。而且文字材料在表述时语言精致、优美;图表、漫画在选取设计时生动活泼、形象达意。鲜活的材料选取不仅贯彻了新课程背景下先进的命题理念,而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同时也很好的体现了思想品德课的学科特征。目的在于引起学生对社会、对生活、对自身的关注和思考,触动考生心灵,唤醒人性美,激发学生生活热情, 形成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自己的责任感、使命感,从而积极投身社会建设中去,同时也为适应社会、促进自身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观察与思考题的问题设置更具特色。其一,综合性强、重能力考查。观察与思考题一般将相关知识巧妙的揉合在一起,所以考察的知识比较多、跨度比较大,这就需要学生有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对知识的归纳、整理、迁移能力,同时还需要学生有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它突出知识与能力的综合考察。其其二,开放性强、体现人文性。如:2012河南中招思想品德试卷中的一些设问“请分析上述现象带来的危害”、“怎样才能真正杜绝上述现象,请你出谋划策”、“治病的药反成了致病的药,原因何在”、“怎样才能让治病的药不 再致病”等。这些开放性的问题设置,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大的发挥个性的空间、展示能力的平台,打开了学生思维的大门,让学生人人有话想说,人人有话可说 ,这充分体现了对学生浓浓的人文关怀。其三,思想性强,显示德育功能。无论是原因的探讨,危害、影响、目的的分析,还是成绩的展示和要求知行合一的如何做等,所有这些问题的设置都链接了课改的三维目标,积极传递一个信息:对学生进行最后一次品德教育。
观察与思考题的答案呈现开放、多元化特点。一些开放性试题教材中没有现成答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总结,归纳答案与课本内容相吻合即可。
由于观察与思考题具有以上特点,因此要想解答好此类试,除了平时就要注意对知识的归纳、整理,使之形成一个脉络体系,一旦需要,信手拈来,还要掌握有效地解题方法,提升做题能力。
解答观察与思考题的有效方法:
第一,学会审题,明白意图。审好题是做好题的前提条件。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要学会审材料,认真阅读材料内容,抓住关键词句,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转换成相关政治术语和内容,了解材料所表达的内涵,找出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做到心中有数,为答好题做准备。另一方面还要学会审设问,搞清问题的指向,明白设问的意图,这一点尤为关键。①对于比较复杂的设问要学会筛选信息,先把比较长的无效信息剔除,把设问简单化。如2011年河南中招思想品德试卷观察与思考第10题设问2“传承华夏历史文明,打造国人精神家园。面对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战略机遇,我们靠哪些精神动力开启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新征程? ”在这里“传承华夏历史文明,打造国人精神家园。面对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战略机遇,”就是比较长的无效信息,剔除掉后就剩下一句“我们靠哪些精神动力开启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新征程? ”这样就把设问简单化了。②弄清设问意图。再复杂的设问也无非是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角度来设置问题的,所以我们要通过关键词语弄清题中是让从哪个角度思考答案。如本设问中我们通过“我们靠哪些精神动力”这些关键词语所透露的信息知道答题的角度是“是什么”。③找出关键词,理解答案的具体要求。如本设问中我们可以通过关键词语“精神动力”,知道这道题最终是让考生写出我们中原崛起的精神动力都有哪些。至此,一个复杂的设问就变得非常简单、清楚、明了,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快速、有效的提高审题技巧,提升解题能力,为有效答题打下很好的基础。
第二,回归教材,规整知识。在解题时,通过对材料的审理,抓住关键的切入点后,立即回归教材。为此必须以教材知识为依据,必须找准教材中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切忌脱题。此时不要忙于下笔,应先进行归纳整理,将联系到的教材知识点进行比较、筛选,选取贴近材料并且是教材重要内容的知识点来解答,把零散的知识点归纳起来,组织整理成为一种能说明问题的语言,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第三,多元思维,对症下药。在组织答案时一定要做到多元而不唯一、发散思维,从多角度来组织,做到形散而神不散。比如,对于谈启示、感想、体会、认识、看法等问题答题时要从是什么、 为什么、怎么办三个角度来组织答案,但启示类问题有时只答怎么办,这就需要学生首先弄清设问意图所在;对于言行或现象评析类问题答题时也可以遵循是什么、 为什么、怎么办这条线,是什么即判断言行或现象是对还是错,为什么即分析对错的原因,怎么办即指出与错误言行对应的正确做法是什么,或指出如何消除反面现象;谈原因的题,正面材料可以答意义、重要性,反面材料可以答危害;谈意义、危害时可以考虑对国家、社会、家庭、学校、个人等方面;建议、打算、如何做等问题可以从a、经济、政治、文化b、国家、社会、学校、家庭、个人c、思想、意识、行动、宣传等角度来考虑;对于牵涉到法律问题的题要把握好道德、法律两个层面;对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问题要把握好家庭、学校、社会、司法和个人等层面。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总之,只有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分析问题,才会发现新的见解,才会较全面的认识问题,才会有全面而有正确的答案。
第四,结合分值,组织答案。看分值给答案 ,分多则多答,分少则少答。可以根据考试给出的分值揣摩答题知识点,比如一个题目的分值是4分的题,一般是两个知识点。但是在组织答案答时,最好能写出三到四个知识点,这样可以保证即使前两个知识点背离题意但也因有后两个知识点做防守而不丢分。当然,如果对于答案能够把握准确,当然可以不用多写,这样既可以节约时间,也可以避免观点重复,干扰阅卷老师情绪,影响评卷。
俗话说得好:“无根不实”。相信只要基础扎实了,并结合这些方法和步骤,就一定能解答好观察与思考题。

学校介绍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相关连接 | 管理登陆

澳门威斯尼斯人4494 ©版权所有 地址:许昌市望田路7号 电话:0374-2361001
备案号:豫ICP备10012515号-1 技术支持:【春秋网络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