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斯尼斯人4494 贾黎霞
[摘要] 独僻蹊径,利用诗和歌创设情境,强化实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利用诗和歌优化教学,有效实现融会贯通、深化知识,理解应用,利用诗和歌创新教学形式,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 独僻蹊径 创设情境 强化实验 突破难点 优化教学 发展创新能力
“我要找到世界上最美的分子,于是我们和您相遇。我们是调皮的原子,东跑西蹿,转来转去,但是我们永远环绕您,永远在您怀抱里,我们共用一个快乐电子,让幸福到处洋溢,即使我们在反应堆里悄悄分离,可是我们知道,我们来自您,您是胖胖的氧,我们是小小的氢,永远在一起!”(2008年李华宇同学创作)。 “使每一个学生以愉快的心情去学习生动有趣的化学,…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学好化学的自信心,…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还可以选用其他的素材,创设更生动的教学情景。无处不在的自然现象,蕴涵着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丰富素材。用五彩缤纷的化学物质和丰富多彩的化学变化,让学生体验化学美。”(《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2011年版)
化学是文科的记忆,理科的思维,而初中化学记忆的知识多,有一定的记忆难度,这就需要教学中采取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方法和多种形式的教育教学活动,合理开发利用教学资源注重指导、营造轻松和谐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相互交融,对学生人文素养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在教学实践中点滴积累和应用,智慧型的整合教学资源,追求教学的时效性,创造性的进行教学设计,挖掘教材中的人文教育素材,巧妙地编顺口溜、编口诀、用简语,广告词、流行语、俏皮话、运用诗和歌进行化学教学, 以其朗朗上口的形式,丰富学生的感情体验、增强化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娱乐性,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使学生更高效地学习化学。
一、独具匠心,利用诗和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求知欲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的知识应该是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自行建构的,只有在真实世界的情景中学习更有效,学习的目的不仅仅使学生懂得某些知识,而且要能真正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以现实生活素材为背景,挖掘新教材中的人文教育素材,想方设法拉近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距离,巧妙地运用诗歌进行化学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把知识融入情景之中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巧妙的创设生动活泼的、学生喜闻乐见感兴趣的情景,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欲望,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变“要学生学习化学”为“学生要学习化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初中化学第一节课绪言用屏幕播放北京大学“乐以化学”音乐会演唱的北大校长周其凤作词的民乐“化学是你,化学是我”,在歌声中教师引领学生走进化学世界;学习“分子和原子”时,先朗读李华宇同学创作的诗“我要找到世界上最美的分子……” 和“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学习“金刚石、石墨和C60” 用流行广告语“钻石恒久远,千古永流传”; 学习《碳的性质》时,“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学习《酸和碱》时以《化学版 青花瓷》氢氧化钠易腐蚀潮解味道涩/火碱烧碱苛性钠俗名遍地找/你用途十分广泛精炼石油制作干燥剂/盐酸似水透明刺激有酸味/白雾袅袅升起挥发小液滴/活泼金属及盐和金属氧化物/就当我为验证你伏笔/硫酸不愿挥发粘稠把水吸/木棒被打捞起脱水使碳化…/ 稀释那浓硫酸/沿器壁慢慢倒 搅拌手不离/浓酸沾皮肤立即大量水冲洗/涂抹上碳酸氢钠救急…/ 熟石灰入土地 酸碱度适宜/看酸红碱紫的试纸多么美丽…引入新课。把人类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活动的过程中归纳总结出来,蕴含着化学原理的,网络上流传的,电视广告、古诗词,以情、趣入境、找准教学的结合点,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化平淡为生动、难理解为浅显易懂、情文并茂、声情并茂,增强教学内容的吸引力、感染力,使知识内容耳目一新,引发并集中学习注意力,追求学习的艺术效应,使教学情景生活化,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构建和谐学习氛围,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欲望和学习热情,使学生以主角的身份主动进入学习环境,以积极的学习情绪,活跃的课堂气氛,有效的互动合作,寓教学于乐趣之中,把学习当作一种享受,激励学生与老师一起探究新知,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动手、动口、动脑相结合,构建和吸纳信息,获取知识,实现认知的内化,点燃思想的火花,开发智力、发展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二、独特记忆,利用诗和歌强化实验,突出重点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的最佳场所。是别的学科无法替代的激发学习兴趣的法宝。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发展的最现实、最生动、最有效的载体,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做实验,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学生们特别喜欢做实验,化学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最有效的催化剂。但化学实验现象和操作细而碎、繁而杂,不易掌握,常年来在教学中不能很好的得到解决,查资料、互联网、师生一起编口诀、顺口溜、韵语可以有效解决。如:实验基本操作:块固一横二口三竖直/粉固一斜二底三直立/固体需匙或纸槽/手贴标签再倾液/读数要与凹底平/量筒仰低俯视高/滴管悬空正上方/清水洗净要记牢/酒灯加热用外焰/火柴点燃灯帽灭,查气密性一浸二握三看/水浸导管再转接/橡皮塞口要转动/硫酸入水搅不停/缓慢注入防飞溅。实验室制氧气:实验先查气密性/受热均匀试管倾/收集常用排水法/先撤导管后撤灯 制取操作步骤:1、连2、查 3、装 4、定 5、点 6、收 7、离 8、熄(连茶庄定点收利息);实验要点:“二氧化锰氯酸钾,一三混匀口略下。先查气密后装药,固定之后把热加。制氧装置有特点,底高口低略倾斜。高锰酸钾加热时,管口还应塞棉花。气泡均匀才收集,先撤后熄莫偏差。向上排气管深入,余烬火柴检验它。” 氢气、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氢气(一氧化碳)早出晚归/酒精灯迟到早退/前者颠倒要爆炸/后者颠倒要氧化。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步骤:连、检、装、收、验。变繁碎为简捷,高度概括,语言精练押韵,朗朗上口,学起来轻松,记起来牢固。再如:实验中一些物质颜色变化、典型实验现象等,课堂和课余让学生反复吟唱网络歌曲《化学版 青花瓷》、《化学版 王妃》和学生用《青花瓷》调自创自编歌曲,《化学版 青花瓷》中“蓝色絮状的沉淀/ 跃然试管底/铜离子遇氢氧根再也不分离/当溶液呈金黄色 因为铁三价/浅绿色二价亚铁把人迷 逸散那二氧化碳/石灰水点缀白色沉淀”;《化学版 王妃》中“沉沦的氢氧铁/全身上染着鲜血/那不寻常的美/铜见了都自卑……谁拿起了烧杯/倒进去些许蓝液/放下去一块铁/回赠一些铜当安慰/化学。” 自创自编版《青花瓷》“相聚的回忆/浓盐酸中升起的雾气/是我斑驳的回忆/看稀硫酸中的铁在无声中解离/昂扬的绿意/那是青春的旋律/硝酸铵在水中诠释着冰冷的含义/那是曾经沧桑的距离/空气中点燃的镁条散发着耀眼的光辉/那是彼此成功的业绩/氧气中点燃的硫磺/述说着蓝紫色的瑰丽/那是曾经唯美的笑意/通过水的二氧化碳/演绎着我们曾经的相聚/而碳酸却又注定要被分离/相别无语/可曾铭刻相聚的记忆(2012年徐晨光同学创作) ”“纯洁的过氧化氢/分解了自己带来了氧气/自己甘变成普通的水/火红的磷/燃烧了自己带来了光明/却化为了一缕青烟/澄清的石灰水/吸收了二氧化碳成为了浑浊/苍老了容颜/带给我们其乐无穷的化学体验(2013年娄一淳同学创作)”。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声情并茂、风趣幽默、追求学习的艺术效应、有效互动,化平淡为生动、富有感染力、把学生的潜在的情感意识引入到化学学习中来,提供学生乐学的前提、刺激性更强,营造强烈的学习氛围,加深记忆,活跃课堂气氛,提升了合作学习,增强了学习效果,显示活力和美感,使化学教学的重点—实验教学有效地得到了强化。
三、化抽象为具体,利用诗和歌优化教学,突破难点
“提高识记和记忆的巩固性”“越是不注意追求识记的目的,经过他们意识思考的事实则在记忆中保持越牢固。多次使用不经专门背就不再忘记”13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九年级化学是化学学习的启蒙阶段,知识碎、识记量大,大量的化学用语和对初学化学的学生难以识记,难以迅速理解掌握,更难以在记忆中保持,会淡化学习化学的兴趣,是教学中的难点。但化学用语简明直观、概括力强,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又是初中化学学习的重点,而化合价更是学习的分化点,是一些学生学习的障碍。怎样才能让学生准确而熟练地运用化合价呢?大多数教师采用死记硬背、反复默写练习等方法,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失去学习兴趣。把常用化合价编成说唱形式的歌(如下)反复说唱,使之快速熟练
掌握,再以

“标价正上数置后,离子偏右数在前”、“排标叉查” 排列元素正价前负价后、标出元素的化合价、交叉价数、检查代数和是否为零,实现化学式的书写。物质的微观构成是初中化学学习的又一难点,以“分子”“诗”为载体 “诗”致入“微” (分子、原子运动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时有蝶飞来”“墙内开花墙外香”等认识物质的微粒性。使抽象及枯燥乏味的知识转变到同学们耳熟能详的古诗词中,通俗易懂、诙谐幽默的说唱中,调节气氛,强化兴趣,陶冶情操,在愉悦的心情下强化新知,化难为易,深化知识,升华能力。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使学生真正学懂了知识,达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融会贯通、利用诗和歌深化知识,理解应用
以化学知识为基础,以科学探究为突破口,激发想象,启迪思维,使学生们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掌握方法,利用诗和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拓宽视野,开阔思路,形成科学的观点和方法,用化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使人类生活更美好。
物质的结构、性质、变化、制备、用途,如果在教学过程中用诗吟,用歌唱,就可以更大程度地激励学生,促使学生乐学、要学,学而会并能综合应用。“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用化学视觉来判断诗中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日照澄州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帮助同学们理解金化学性质稳定,在冲沙淘金中易先沉降,使金沙分离。学习碳酸盐的性质时,用明代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来描写CaCO3的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用诗表达了石灰生产这—重要过程,把诗与化学融合起来,在诗的恢弘气势中体现了化学的美和壮观,“要留清白”的浩然正气对学生起到了激励作用,同时迁移应用,加强了化学知识与社会、与相关学科的联系,古诗寄寓的化学知识,既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又能利用诗词中深厚的思想情感,传承古代文化的同时,从中获益的还有隐藏其中的化学知识,使每一个学生以愉快的心情去学习生动有趣的化学,增强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拓宽了知识面, 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化学知识,并利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意趣横生的学习过程中,理解科学的本质,激发对科学的热爱之情,提高科学素养,陶冶情操,得到全面和谐发展。
五、独僻蹊径,利用诗和歌创新教学形式,发展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新课程改革为九年级化学教学提出一个重要的任务,创新教学形式方式方法,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发展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利用诗和歌创设情境,强化实验,化难为易,通俗易懂,诙谐幽默,活跃了课堂,每一学年把老师和往届同学们创作的诗与歌穿插于教学中,极大地激励了创新热情。
“给老师—什么能代替您的双眼?什么能置换您的笑脸?什么能还原您的青春?什么能消去您苍老的容颜?您的关爱不会受热分解。早已水解成清泉,沁入我的心田。” (2007年牛浩远同学创作)
“水调歌头(兼寄十二中)饭菜几时有?端碗问青天。不知今天食堂,又做什么饭。前天吃的卤面,昨天吃米饭,……排队等饭菜,饿死在人间。星期三,热干面众期盼,到了星期四,再一循环吃米饭。饭有好劣之分,胃有大小之别,此事古难全,但愿星期五,饺子不再烂。(2011年三10班第二自主学习小组创作)” “化学的传奇_透亮的酚酞/如同化学的力量/慢慢渗透我的灵魂/激情在传递,火热的热情渲染着化学的美丽/老师是那圣洁的硫酸铜/演绎青春理想的靛蓝/传递着化学的传奇力量/老师那水一般澄澈的眼神/告诉我们纯洁的含义/阐述着教师事业的圣洁/您若是过氧化钠/我们便是水/亲密地溶汇在一起/反应出生命的绝唱/您若是过氧化氢/我们便是二氧化锰/紧紧地相拥在一起/诠释着人生的真谛/纯净的水能稀释溶液/却稀释不了您对我们的浓浓情谊/您在我们心中的位置/将永远、永远/比钾在活动性顺序的位置/更高、更高!(2012年赵小雅同学)”
新课程改革给我们中学教学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使老师和同学们有缘同行,互为催化剂,同创新共进取,让诗和歌与九年级化学教学继续同行,愿新课程改革之花越开越艳!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2011
2.《建构主义教育研究》[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3.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杜殿坤编译
4.《新选唐诗三百首》[M]]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