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斯尼斯人(4494-VIP认证)-最新App Store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返回首页
站内搜索:
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科研 ›› 教学心得

赛课有感------张 晔


更新时间:2014-05-06 09:05:19  信息来源:  浏览次数:11271 次  【作者:】 

数学高级教师  张  晔

近期,学校按照教学计划积极开展了各学科赛课活动,我应邀连续听了几节不同学科的课。虽然各位参赛教师赛前都积极认真做足了准备,课堂上无不用其所能,整体教育教学水平都比较高,但由于各人综合素质不同,临场水平的发挥也不尽一样,所以,课堂教育教学效果千差万别。反思并感悟到,演员靠演技征服观众,球员靠球技留住球迷,那么,教师靠什么哪?教师靠综合素质引领学生探寻未知。无论哪一学科的课堂教学,只要抓好“变”、“辩”、“辨”,课堂气氛就能活起来,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就会特别高。

“变”。问题是课堂教学的心脏,是知识探究的载体,是课堂围绕的中心。问题的出示与变换能充分体现教师的功力。善于引导学生变换问题是教育教学的一项技法。可以变换问题的条件,可以变换问题的结论,可以变换问题的表述,可以变换问题的解法,引导学生寻找最优的解法。侯静老师的课堂效果为什么好?原因就是课堂上对问题的不同变换起到了重要奇效。

“辩”。课堂的主体是学生,老师仅是课堂的主导。民主、合作是时代的主流,一言堂的灌输法早已过时,课堂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才是当代课堂发展应有的春天。人人参与,充满智慧与生机的争辩课堂才具备活力和发展潜力。课堂的辩论,可以是当堂训练后的学生互评,可以是同学点评,可以是对问题分组争辩,也可以开辩论会对某个问题进行辩论等。通过辩论分清是非,达到“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之目的。在课堂上对某个问题进行辩论,可以训练学生的口才,可以训练学生敏锐的洞察力,也可以训练学生的胆量和胆识等。

“辨”。辨就是比较。常言说,“不怕不知道,就怕不比较;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课堂上,通过比较思考问题来训练学生的缜密思维。陈云同志的“不唯书、不唯上;反复、比较、交换”的处世原则中的“比较”对教育教学同样适用。貌同找差异,差异寻共同。

能在课堂上坚持部分做到或尽可能做到“变”、“辩”、“辨”,何愁课堂教育教学效果会不好?

学校介绍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相关连接 | 管理登陆

澳门威斯尼斯人4494 ©版权所有 地址:许昌市望田路7号 电话:0374-2361001
备案号:豫ICP备10012515号-1 技术支持:【春秋网络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