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重庆学习心得体会——孔菲 更新时间:2018-11-16 15:41:49 信息来源:张红宇名师工作室 浏览次数:10599 次 【作者:】 一睹名师风采,走进名师课堂,现场观摩学习,聆听大师教诲,是每个老师的心愿。非常有幸,在10月17号到20号,赴重庆进行为期两天的听课学习。 10月18日上午,由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李山为我们做《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专题报告,李老师讲座深入浅出,字字珠玑,精彩绝伦,寓教于乐。 在中学如何展开诗词教学中,他强调,诗教可以塑造灵魂,丰子恺说人类都有一种发现美和追求美的心,艺术家的同情也是这样,我们可以通过对古典诗词的教化,教会学生审美,让审美代替德教。在教授诗歌时,要认识汉语的特点,比如说对偶、平仄、声调、格律等等,用古典文化的点点滴滴引导学生体味诗歌境界,汉语讲究画面,而非哲理,如《诗经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人生的惆怅,感伤生命的回旋,无目标、无状态的生存境界,这是人对情感的细腻捕捉。通过诗词引导学生体味人文精神,在古诗词中领悟人文精神传统。 10月18号下午,有幸聆听了特级教师,北京一零一中学副校长程翔的报告,程老师以八年级的一位普通教师的身份向在场教师交流了统编初中教材课堂实施的若干问题,首先,强调了教学考一致的原则,无论期中考试还是期末考试,都要回归课本内容,可以考察中考提醒,但内容必须得是教材内容,兼顾教材和中考的关系。其次,在名著阅读方面,要按照课本篇目去考,以《红星照耀中国》为例,要把握学科定位,关注伟人片段的描写,写作方式,红色文化。再次,教师关注教师用书,学科素养的核心素养及四个维度。 接着肖培东老师作了《抓住文本资源,巧教自读课文》的讲座,他指出自读课和教读课的区别,并重点说明自读课的教法,自读课既不是教读课,也不是自己读的课,要摆正位置,关注课本上的资源,例如单元提示,文本批注,阅读提示,思考探究题,如《一滴水经过丽江》课后阅读提示“别具一格”,抓住这句话,重点关注人称,观察点,游记。在《我想浅浅地教语文》这本书中,强调教学要贴近学生、贴文本、贴语言,深入浅出,进入合理化的教学状态。 19号上午的几节观摩课,更让我觉得震撼,引发了我的几点思考:一、课堂必须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这是新课标的重要特点,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们想每个教师都想把这点做好,只是在实行的时候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这就要求我们备课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上课的老师能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主体参与,每堂课的教学中互动模式多样,激起了同学们对学习的兴趣,营造了宽松,民主,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我深刻认识到:在课堂上,只有学生清楚的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时,才有可能干好这件事;而问题太难学生就会无从下手,太容易又不用没意义,这都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课堂活动的设计必须面向全体的学生,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学习任务可参与。课程标准提出,课程活动的设计要面向全体的学生,使每个学生的学习都能得到发展。但是每个学生在学习上所表现出的兴趣、天分和能力以及学习方法都是不同的,他们对学习的需求也是不同,在学习能力上的体现也不同。 三、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突出真实化,生活化,强调课堂生成。课程标准提出:“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尽量真实;并积极促进学科间相互渗透和联系,使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审美情趣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得到发展。”因此,教师们尽量设计的课堂教学活动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以撞击出学生灵感的火花,使学生的思维空间得到发展。把活动的设计拉进了学生的生活中,学生的注意力自然就会持久。我们大力推行高效课堂的同时让我们理智对待每一个课堂动态生成,让课堂的生命流光溢彩,这样的课堂也一定会达到高效。 最后出场的麦加老师,让我觉得很惊艳,朴实无华的语言,最简洁的文字,却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无数老师。他强调要通过语文课,语文老师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语文老师要用自己丰厚的积淀,和人文底子,帮助学生建立人文修养体系,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每个人生命都是平等的,阅历可以丰厚一个人的修养,人与人要相互温暖,劝人从善,掌握审美,用生命感悟生命。语文弱,人文弱,所以我们要承担,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责任和意识。 通过这次听课,我开阔了眼界,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同时对自己的教学也提出了许多问题去思考,怎样让自己的课堂更完美?怎样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课?怎样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在各位名家的点评讲解中,没有难懂生涩的理论,没有华丽繁复的表述,而是用最平实的语言,最容易让我们接受的方式向我们传达了最直接的信息,让我们有了一个系统的认识,让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少走弯路,更易于把握住知识的要点。听课学习中,除去对知识的学习和吸收,更多的是自我的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学,反思自己的课堂,反思自己的专业成长。我想这次学习引发的反思能成为我不断前进的动力,能成为成功的敲门石,能成为我坚定航向的指路标。只有把学到的知识技能转化成自我前进的内驱力,我才会在教学中有所成。
|